10万t/年水泥熟料生产线工艺流程图设计CAD图纸
水泥熟料的形成过程 1、水分蒸发: 自由水分随物料温度而逐渐蒸发,当温度升高至100~150℃时,生料中自由水分全部被排除。 湿法生产中,料浆可达32~40%,故此干燥过程对产量、质量及热耗影响极大。 2、粘土质原料脱水: 生料温度升至450℃时,高岭土脱去化学结合水。 在900°~950℃时,无定形物质又转变为晶体,同时放出热量。 3、碳酸盐分解: 碳酸钙与碳酸镁在600℃都开始分解,碳酸镁在750℃时分解即剧烈进行,而碳酸钙约在900℃时才快速分解。 MgCO3=MgO+CO2 CaCO3=CaO+CO2 4、固相反应: 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在800~1300℃时可以由固相物质相互反应而生成。 800~900℃时,CaO与Al2O3、Fe2O3反应,生成CA、CF; 900~1100℃时,生成C12A7、C2F、C2S; 1100~1300℃时,生成C3A、C4AF。 以上反应进行时放出一定热量,物料本身温度上升很快。 5、硅酸三钙(C3S)的形成和烧成反应: 硅酸三钙要在液相中才能大量形成。当温度升高到近1300℃时,C3A、C4AF、R2O等熔剂矿物变成液相,C2S与CaO溶解在高温液相中,互相反应生成C3S;C3S的生成速度与烧成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关。其生成温度范围一般为1300~1450~1300℃。 熟料烧成后,温度开始下降,C3S形成速度减慢直至液相凝固。 6、熟料的冷却过程: 在冷却过程中,将有部分熔剂矿物形成晶体析出,另一部分来不及析晶而呈玻璃态存在。 C3S在1250℃时容易分解,所以要求在1300℃以下熟料要快冷,使C3S来不及分解,越过1250℃以后,C3S就比较稳定了。 C2S在<500℃时,由β-C2S转变为γ-C2S,密度减少而使体积增大10%左右,从而使熟料块变成粉末状。粉化后的γ-C2S与水反应时,几乎没有水硬性,因此在<500℃温度段时应急冷,使其来不及转化。 除此之外,熟料快冷还有以下优点: 1)防止C3S晶体长大或熟料矿物完全变成晶体。晶体粗大的C3S将使熟料强度下降,矿物完全晶化使熟料难磨。 2)使MgO凝结于玻璃体中或以细小晶体析出,能加快MgO的水化速度,改善安定性。 3)使C3A晶体减少,避免快凝现象,且有利于提高抗硫酸盐性能。 4)使熟料块内部产生应力,增大了熟料的易磨性。 在熟料冷却过程中,可部分回收熟料带出窑的热量,从而降低热耗。 熟料形成过程是复杂的,各个过程之间互相影响、互相联系而又互相交叉。
展开...
作品编号:323078
文件大小:769.97KB
下载积分:50
文件统计:dwg文件1个
正在加载...请等待或刷新页面...

热门搜索

相关推荐

© 机械5 访问电脑版